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军视人物

英雄浩气贯长虹

■张文杰 解放军报记者 王雁翔 李浩然

如果把漫漫长征路比作飞扬的红飘带,湘江战役仿佛就是这条红飘带上一个厚重的结。

1934年底,为确保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粉碎敌人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几万名红军将士血染湘江两岸,这一战成为事关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

“到广西,来全州看一看湘江战役,这是我的一个心愿。这一战,在我脑海里印象是最深刻的,我也讲得最多。”今年4月25日上午,广西考察第一站,习主席首先来到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并三鞠躬,瞻仰“红军魂”雕塑,参观纪念馆。

湘江之水奔流不息,诉说着历史,也映照着现实。初夏,记者来到这片英雄先辈浴血奋战之地,仰望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的精神丰碑。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桂北是湘江战役主战场,新圩、脚山铺、光华铺阻击战和“绝命后卫师”的英勇篇章都发生在这里。

“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多少年来,这里传颂着一个又一个震撼人心的英雄故事。

踏访红军绝境突围之地,记者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看到了那幅著名油画《陈树湘》:画面中,身负重伤的红34师师长陈树湘躺在担架上,腹部鲜血直流。

湘江之战,陈树湘被敌人俘虏后,用双手生生扯断肠子,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壮烈牺牲时年仅29岁。

“在这幅油画前,习主席驻足凝视许久。”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周运良曾为习主席讲解,他清楚地记得,习主席看到这幅油画时由衷感叹:“壮烈啊!陈树湘是牺牲英雄中很典型的一个。”

“习主席对湘江战役和英雄的事迹非常熟悉,参观中不时与我们交流,鼓励我们做好英烈精神的传承工作。”周运良说,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自2019年9月开园以来,已接待上万家单位及社会团体,总计400多万人次。

“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湘江战役,没有忘记牺牲在这里的红军,对我们这些红军后代是莫大的安慰。”在纪念馆里,我们碰巧遇到了易荡平烈士的后人聂琳。她告诉我们,负伤后的易荡平,毅然选择对自己扣动扳机……话还没有说完,聂琳的眼里已噙满泪水。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习主席视察时指出,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

为发挥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讲好湘江战役故事,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策划推出党史微故事、微视频、微图片,多角度展示红色历史,把英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记者了解到,活跃在馆内的讲解员和志愿者,不少是当地的民兵骨干。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始后,全州县人武部把纪念馆作为现地教学课堂,组织官兵来到这里感悟红军将士的英雄精神。该县人武部领导告诉记者,每年新兵役前训练,他们都会组织新兵瞻仰烈士陵园、聆听英雄故事。

“湘桂古道红军路,寸土千滴红军血;湘桂古道红军路,一步一尊烈士身……”采访中,一座座纪念馆、一个个古渡口不时回响起这首民谣。记者看到,从部队官兵到莘莘学子,许多人都会吟唱几句。

动人的旋律里,英雄仿佛从未远去……

英雄归厚土,鲜花祭英烈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凭吊广场上,长80米、高7米的“红军魂”大型雕塑静静肃立,形如长城。雕塑背后的山坡上,埋葬着红军烈士们的遗骸。

记者注意到,来这里瞻仰凭吊的人们,大都会在烈士墓前轻轻放上一朵白菊。

民族英雄,党和人民爱之念之。硝烟远去,湘江战役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工作,一直受到党和国家关心重视。

1987年,桂林兴安县委、县政府在烈士合葬处建造了“长征湘江之战光华铺阻击战红军烈士之墓”;1995年,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建成,收集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军将士的名字和事迹;2014年,灌阳县酒海井红军纪念园落成,将散葬于民间的红军遗骸归葬到酒海井烈士陵园……

习主席始终牵挂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2018年11月,他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做好湘江战役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工作、规划建设好纪念设施。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就是在习主席的亲自关心下建成的。

“在习主席垂范感召下,这些年军地不断加大尊崇英雄的力度。”桂林警备区领导介绍,在桂北5县,桂林警备区配合民政部门,组织民兵对6238座散葬烈士墓进行修缮、保护,并收殓4805具红军将士遗骸。每逢重要节日,军地领导都会登门看望慰问烈士遗属。

2019年9月12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落成仪式在全州举行,并为红军烈士遗骸举行安葬仪式。参加仪式的官兵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仪式上,9响枪鸣划破山谷的寂静,化作对英烈忠魂的一声声告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内,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棺椁上覆盖五星红旗,礼兵在“起灵”声中,稳稳抬起棺椁,经过苍松翠柏,缓步走入纪念林,庄严安葬。

时光飞逝,守护与尊崇从未停歇。采访中,记者从官兵口中听到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兴安县界首渡口是当年红军强渡湘江的重要渡口,每年清明前后,许多官兵、退役老兵和当地百姓都会来到这里,面向湘江撒花祭酒,缅怀先烈。江面上密密匝匝的花瓣,寄托着人们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追思。

桂林兴安县徐昭英老人甘当红军守墓人,为守好英烈墓园,她把家安置在了红军牺牲的地方;全州县蒋忠太一家五代人,守护红军墓80余年……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广西军区领导告诉记者,“英雄情”激发“国防热”,也激起了“参军热”。这些年,随着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氛围越来越浓,无形中打出了最好的“征兵广告”,广大适龄青年报名参军非常踊跃。

多少英雄事,激荡强军路

群山葱茏,湘江奔涌。千里来寻征战地,南部战区陆军大校以上军官党史学习研讨班走进湘江战役旧址进行现地教学。

研讨班负责人告诉记者,学员们此行都带着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革命在别人看来是不可能成功的情况下居然成功了?”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讲解员回忆说,那一天离开纪念馆前,习主席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成功的奥秘”——

“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因为红军是一支有理想信念的革命军队,才能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绝境重生,迸发出不被一切敌人压倒而是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

身临当年险境,走进昔日绝地,研讨班学员的感悟愈加深刻:“我们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应该抱有这样的必胜信念。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

这几年,南部战区部队牢记习主席嘱托,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让官兵从鲜活的红色历史、曲折的革命道路、生动的英雄故事中,感悟信仰的伟力、汲取前行的力量。

今年,南部战区陆军与驻地党校建立共建共育协作机制,部队将校军官与地方党史专家同堂学习研讨,分享党史军史故事、交流心得;地方党校遴选30位名师专家担任部队理论辅导员,深入基层一线为官兵讲授近百堂精品党史课。

“地方党校教学资源丰富,专家教学能力强。”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领导介绍说,“军地资源优势互补,拓展了党史学习教育新空间。”

前不久,第74集团军某旅“大渡河连”一支平均年龄约20岁的寻根小分队,奔赴86年前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出发地安顺场,追寻连队的征战足迹。

大渡河水波涛汹涌,涛声震天。在大渡河畔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开国中将孙继先之子孙东宁以视频连线方式,给1800公里外的“大渡河连”官兵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史课——

“当时我父亲是红军先锋营营长,就是在这个地方受领的任务,带领17名勇士冒着敌人枪林弹雨,突破天险大渡河,书写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视频一端的讲述,让身在营区的官兵深受触动。作为“大渡河连”的新传人,如何在强军路上传承大渡河精神?追问、思索,为全连官兵打开了信仰与成长之门。

该旅政委霍锐告诉记者,现在许多“00后”战士在训练场上叫响“争做英雄传人,争当打赢尖兵”口号,掉皮掉肉不掉队,训练成绩提升很快。“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讲好英雄故事,红色基因就会薪火相传,为官兵们投身强军实践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霍锐感慨地说。

记者手记

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80多年前,桂北湘江,战火纷飞,数万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点燃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之火,赋予了这片土地“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的底色。

80多年后,当年的血火河山,如今已是层层青翠,红色革命旧址与湘江两岸的满树繁花交相辉映,永远铭记着红军长征的苦难辉煌。

青山埋忠骨,绿水映丹心。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自觉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